两名男青年却不是一起来的,闻言都伸出了手:“我也要一本。”
关艳琦狐疑地问道:“你们不是一起的?”
“不是。”
两人相互看了一眼,对对方点了点头,伸手接过了杂志。
关艳琦催促两位员工尽快把所有的货全搬过来,准备迎接顾客。
几十箱货,把十几平方的小铺子塞得满满的。
每一个款式几个色号全陈列了出来,搭配好挂到了墙上。
那两名青年看过了杂志上的效果图,再对比墙上挂着的效果图,分别挑了几个款式,各自要了几十套。
两人还没搬走,客流量开始大了起来。
新开的店铺,款式颜色新颖,搭配得够抢眼,还有一本本像杂志一样的效果图作最直接的推广,很快吸引了大批的顾客。
一个接着一个,常常两三个顾客一起来。
把王利王勇两人,加上关氏姐妹,四人忙得不可开交。
这客流量没有小商品市场的多,但这些都是批发商,一来至少十几套,如果带着足够的人,有一位顾客,自己一单便要了一百套,足足装了三个箱子。
一单顾客配货,怎么也要十几分钟至半个小时。
虽然不用像小商品市场那般叫卖,几人忙了大半天,也弄得声音嘶哑,几乎说不出话来。
到了下午三点左右,批发市场的人流便少了。
四千件左右的新款,出了至少八成。
他们每卖出一单,俱会开单子,然后列个总价格,面单给顾客,而自己则把底单与钱夹在一起,方便晚上盘点的。
看看没人,关艳琳把早上提来的大水壶给每人倒了满满一大杯:“先喝口水吧,还是柒柒想得周到,提前让我准备好煮好的菊花茶。”
她说着,自己也喝了一大口,才把下午买来的午餐一一分发。
“快饿死了,想不到有一天,居然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。”
关艳琦苦笑道:“看来还得多安排一个或两个人,然后没人的时候,要抓紧时间吃饭才行。”
王利与王勇闻言不禁有些舍不得,不过,两人也知道,关氏姐妹不可能长期留在这里的。
而且,老板留在旁边,他们也觉不自在。
虽然累,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。但他们的心情却是非常愉快的。
一边用餐一边盘算着今天的收入,对面一个中年老板娘走到了她们的店铺面前。
左右打量了店里的款式,墙上挂着的样板,有三个款都卖光了。
那老板娘情不自禁笑道:“同志,你们的新款效果不错呀!”
“是呀,最新出的新款,新鲜吧,看着喜欢。”
“你们这衣服搭配着的确好看,哪进的货?”
她试探着打听,心中想着,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愿意告诉她。
不料关艳琦微微一笑:“老板娘,你们也有兴趣?不过,如果你们想进的话,不能摆在我对面,至少也要相隔两个巷子。”
那老板娘一听有戏,不禁大喜,连声说道:“这个当然没问题,我们在白马那边也有铺子,不会留在这里跟你抢生意的。”
关艳琦从旁边的包包里取出了一个名片递给了她:“云裳制衣,原来在京城开厂,现在在鹏城也新开了分厂,这货便是鹏城的云裳制衣生产的衣服。”
那老板仔细看了看,卡片上制衣厂,联系电话,联系地址,一一齐全。
这人居然这般大方,她不禁下意识看了关艳琦一眼。
关艳琦微微一笑:“我是云裳制衣的股东,因为暂时没有自己的代理商,所以才租了一个店铺,专门铺新货,你们有兴趣可以看看。”
“哦,原来你是制衣厂的老板呀,真是难得。”
难怪这般大方,肯告诉她从哪里进货,原来他们也想扩大代理商。
老板娘笑眯眯地应下:“好呀,改天我们也去鹏城看看。”
“欢迎,我们分厂新开,现在款式还不多,过一段时间,款式会越来越多,当然,每一个批发商进货,进五百件以上,都会送两本这时尚搭配的杂志,方便向顾客推广。”
老板娘看了看她们的杂志,不禁心头一动,连搭配都给做好了,太好了。
老板娘一走,附近好些批发服装的批发商也过来凑热闹。
关艳琦姐妹笑眯眯地每人送上了一张名片,欢迎他们到制衣厂去看样板与订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