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秋风

繁体版 简体版
落秋风 > 我妻薄情 > 第91章 巧应对汇报工作是一门学问

第91章 巧应对汇报工作是一门学问

谢玄英在家里休息了一夜, 次日上午,叫太医来把脉,确认无恙, 方进宫等待召见。

皇帝知道专门回家沐浴诊脉, 以免过染病,心中自然熨帖, 立即召见。

谢玄英进殿, 叩首请安。

“起来吧。”皇帝心情颇佳,“给端碗凉茶,外头这般晒。”

太监送上冰镇的凉饮。

谢玄英道谢,喝了一口, 说:“惠元寺一事,臣经查清楚了。”

皇帝经听说了。

昨日下午,何掌班回宫, 直接见了李太监, 李太监问明原委,立即向汇报,不止说了杨柳池的事,还回禀了东厂对于安小王爷身边人的调查。

最后查出来, 引安小王爷取水的宦官,是宫里的人,严刑拷打了, 也没问出什么大问题,应该只是讨巧,想在子跟前『露』脸,没想却害了人。

皇帝当没说什么,李太监就有数了, 回去让何掌班把人勒,往『乱』葬岗一丢完事儿。

但只听东厂的,不够。

“说说吧。”

谢玄英将整件事如实道来,未隐瞒杨柳池水污染一事。想来,无论是潘宫正还是何掌班,都不会傻到隐瞒真相。

东厂是皇帝的走狗,忠心最要紧,潘宫正需要皇帝知道己方的牺牲,绝不会真的背锅,而谢玄英亦是如此。

需要客观、公正。

东厂的小九九,没有隐瞒,告诉皇帝,庄嫔和顺嫔的大太监何掌班见过。

潘宫正的谋算,也没有维护,讲清楚了官的失察责任。

至于自己,亦不讳言私心。

“惠元寺在百姓心中素有善,若传出去,人心惶惶,若小人趁机作祟,得不偿失,我将此事透『露』给方丈,尽快描补。”

明理的人,知道佛寺本是无妄之灾,可百姓愚昧,假如『奸』邪小人散布流言,说是用了佛寺的水生病,难保不会扭曲成“君无德,佛祖怪罪”。

谢玄英正是考虑到这点,方帮惠元寺遮掩。

“再者,太后娘娘礼佛,是娘娘的仁心,也是陛下的孝心。”说,“故,臣斗胆将此事化小,当做一场意外了结。惠元寺上下铭感陛下恩德,愿意承担山下百姓的医『药』——皇恩浩『荡』。”

皇帝“唔”了声,微微一笑。

很多事,真相未必是最好的答案,一个合适的结果,是上位者最想要的。

这次,潘宫正做得很好,何掌班做得不差,谢玄英做得周全。

“你长大了,能替朕分忧了。”皇帝感慨道,“唉,你要是我生的,我还有什么好愁?”

这话太重,谢玄英担不起,当即起身跪下:“臣惶恐。”

“起来起来。”皇帝摆摆手,“发两句牢『骚』,看你吓的。”摇头,“小候还能叫两句‘姑丈’,现在口口声声‘陛下’——再叫两句姑父来听听。”

谢玄英:“……姑父。”

皇帝终于满意了:“走,陪朕遛弯去。”

西苑和紫禁城不同,因有水作为天然的屏障,宫殿周围栽了不少树木,茂密的树冠交织,遮出大片阴凉,兼之靠水,风一吹,极凉快。

至于普通人担心的蚊虫,那是决计不可能有的。

整座宫殿都一个巨大的天棚遮住,细密的网纱像是巨型蚊帐,将建筑笼罩,无论刮风下雨,宫殿内绝不沾水。晴天,还能打开窗户,任由风穿堂而过。

这样,屋里没有蚊虫,能尽享夏日水边的凉爽。

皇帝就在院中漫步,闲话

家常:“下个月,就要给荣安择驸马了。”

谢玄英怔了怔,轻声道:“大当嫁,人伦大义。陛下若是舍不得,不妨将公府择得近。”

“朕经为她圈好了地方,出东华门不远就是。”皇帝说着,话锋一转,意味不明道,“齐王今日递了折子来,你猜说什么?”

谢玄英摇头。

皇帝说:“说啊,荣安出嫁来不了,备了礼,专门叫人送来添妆。说,嘉宁岁数也不小了,封地寻不到青年俊,叫我一块儿给挑了。”

谢玄英眼皮子一跳。

“朕想想,是这个理儿。”皇帝说,“挑一个是挑,挑两个也是挑,安王不也把侄送了过来?朕就给她们都挑一个。”

谢玄英心想,只要你不挑我,一切好说,遂道:“陛下——”

在皇帝“别和我废话的眼神里”,话音陡转,说出实话,“您是打算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