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
“什么?那,那如何赈灾?”李恩福大惊。
“是种子,”宋君策拿出一个发芽的红薯和土豆:“这叫红薯,这叫土豆,把红薯苗和土豆苗种下去,只需要四十天到六十天,亩产在四千到六千斤!”
“多,多少?”
“四千到六千斤?”
“这,这不可能!”
李恩福也是农民出身,北地中小麦,亩产不过三百多斤,四千斤,他根本不敢想象。
“现在百姓坐吃山空,不是个事儿,我想以工代赈,”宋君策说他的计划,“让百姓去种这些土豆和红薯,每天给五十文钱。”
“五十文?这也太多了吧?平时打工,一日不过五文钱而已。”李恩福有一次震惊。
“多给钱,就是让他们好好善待这些农作物,这恐怕是大宋国唯一的土豆和红薯种子,今年必须种好,明年有足够多,可以推广更多地区,让百姓能吃饱饭。”
李恩福躬身道:“殿下胸怀天下,是我大宋百姓之福。”
“记得,派人挖一百口井。”
“这些,下官都记下了。”
“另外,我还需要更多工人,熬盐和挖矿!”
李恩福再一次震惊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。
宋君策站在马车上,高声喊道:“诸位,粥,好喝吗?”
“好!”
“想不想过上顿顿吃干饭,日日有钱赚的生活?”
“想,可是,我们北土城穷啊。”
“是啊太子,我们一年只能吃上两顿肉,赚钱更是不可能,一年收入一千钱,就算是超高的收入了。”
宋君策笑道:“幸福,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,只要勤劳就能致富。”
“我来赈灾,但其实,只有你们能够帮自己度过难关。”
“坐吃山空并不是好办法,我想以工代赈,协助你们,在北土城,创造一个奇迹,你们信不信?”
灾民们懵圈了,奇迹?什么是奇迹?以工代赈又是什么意思?
“诸位,首先,我要雇人种红薯和土豆这两种新的农作物,等这些成熟了,亩产可达到五千斤左右,足够你们吃饱饭。”
“五,五千斤?我天哪,这是天上来的神物吗?”
宋君策笑道:“这是本太子从遥远的外邦,专门进口的特殊农作物,高产而且好吃。凡是农地高手,一日五十文钱,雇你们种地。”
“五十文钱?我去,我去,我是我们村种地最好的。”
“外邦高产农作物啊,我也去种!”
宋君策继续说:“还有,需要打造一百口井,用来灌溉这些农作物,也是一日五十文钱!”
“打井,我是专业的,我去。”
宋君策提出了最后要做的事情,这才是大事。
“我需要三千人去挖矿,五百人去熬盐,一日五十文,有没有人愿意?”
看到百姓如此踊跃,宋君策笑了。
北土城曾经也是北地有名的熬盐之地,可后来不知道为何,熬的盐又脏、又苦,根本卖不出去,如今废盐厂的库房里,还有十万斤黑煤一样的废盐。
至于挖矿,是在来的路上,铁怒发现了一出铁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