釜底抽薪。
乐平县主早该嫁人了。
徐斌峻很适合她。徐斌峻的通房够她折腾的。她应该没有多余时间关注其他人了。
扔了一个贾公子出来,竟然能有这等效果,周梓轩很满意。
……
天气渐凉。
今日阳光却不错,天空万里无云。
聂智敏靠窗坐着,桌上花瓶里插着几朵新鲜的菊花。
聂智敏面前放着几本账册,她随意的翻看着,看着府里的支出。
周梓砚这个月又花了不少银子。
这个二弟不是去喝花酒,就是去看戏,要么去青楼,天天如此也不怕身子垮了。
纨绔子弟大概说的就是周梓砚这样的人吧!
院子里,洗衣裳的曲嬷嬷从院子里路过,急匆匆的,一头的汗。
翠云见了打趣的问道:“曲嬷嬷这一头的汗,是去忙什么了?”
曲嬷嬷叹息道:“粮价又涨了,我跟我家那位去买了点粮。这又急急忙忙赶回来干活。不说了,我得去干活了。”
曲嬷嬷匆匆说完,赶紧干活去了。
粮价又涨了吗?
聂智敏问坐在一旁做针线的孙嬷嬷:“如今,粮价如何?比往年如何?”
说起粮价,孙嬷嬷皱起眉头,她回道:“今年下半年,粮价涨了不少。前两天,一斗米还卖9钱,今天却卖10钱了,往年这时候,一斗米大约是在6钱左右。”
原来6钱一斗米,现在10钱。
这可涨了不少啊,都快双倍的价钱了。
米粮升得如此之快,定是外面情况比想象的要糟糕。
府中的米粮自然是不用愁的。
愁的自然是那些种地的百姓。
聂智敏思索片刻,让人把王思堂请了过来。
聂智敏见了王思堂,问了问粮价,又问了问京都粮商的情况,又问了问外面的情况。
王思堂把他知道的都告诉了聂智敏。
聂智敏思索片刻,便决定让王思堂买点米粮回来。
王思堂不解的问道:“夫人是想开米店吗?”
王思堂想,夫人要是开米店,倒也是可以赚一点。
商人逐利,没有什么可指摘的。
聂智敏摇摇头说道:“暂时不开米店。买回来先存着吧!”
“存着?”王思堂疑惑的望着聂智敏。
聂智敏没有多做解释。
王思堂不解,但,还是应了一声,准备照着聂智敏说的去做。
晚上,周梓轩也问起这事,“怎么想起买米粮来着?是准备开米店?”
聂智敏上了床,模糊的说道:“不是现在开,以后可能开,也说不定。”
周梓轩熄了两盏灯,留了一盏,他笑道:“你这话等于什么也没说。”
聂智敏侧着身子看着周梓轩,问道:“外面情况是不是不太好?”
周梓轩脱了鞋,坐上床,说道:“嗯!赈灾调走了不少米粮,据传回来的消息,源州的灾情比奏折里上报的更加严重。有的地方可能颗粒无收。”
颗粒无收啊!
这么糟糕吗?
聂智敏望着鲛纱帐上绣着的兰花,微微出神。
周梓轩望了出神的聂智敏一眼,上了床,问道:“想什么呢?”
聂智敏见他上床,往里让了让,说道:“我总感觉世道不太好,京中似乎也有点不太平,六皇子突然就死了,二皇子的手下张世恒入狱被下令处死了,太子那边的毕明德下了牢狱,三皇子前段时间被皇帝责罚了……,这一切,雾里看花似的,让人看不真切,我觉得像有什么事要发生,有点不安心。”
皇子斗得太厉害,必然是有原因的。
如今,天灾又不断,这完全就是史书里写的乱世的前兆。
聂智敏有点担心。
不,其实,她非常担心,因为,她不敢想像,她如何在乱世里谋生存。
聂智敏继续说着她的想法:“如今,趁现在粮价还不算高,我先买点粮做点预防。要是用不到,更好。到时候卖了也亏不了多少。要是,世道真的不好了,这点粮怎么也能救点人。”
周梓轩撑起胳膊神色复杂的看着躺在身旁的聂智敏。
她直觉比京中许多官员都要敏锐。
京中看似歌舞升平,其实,早已浑浊不堪。不知哪日,或许,天就变了,这也是说不准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