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章 我既辅刘三兴炎汉,当第三任丞相也很合理吧?
建安十五年,鄱阳湖畔。÷ˉ幻-¢&想e?姬° ?a最·^新D°章?^节_更·?新D快$?
秋风萧瑟,枯黄的芦苇在风中低伏。
周瑜躺在病榻上,苍白的脸庞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清瘦。
这位年仅三十六岁的江东名将,此刻正强撑着病体,用颤抖的手写下最后的奏表。
“人生有死,修短命矣,诚不足惜.”
笔锋在竹简上艰难地移动,墨迹时而深时而浅。
“但恨微志未展,不能再为东吴效命了.”
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的书写,侍从连忙递上帕子,上面已沾满暗红的血迹。
周瑜闭目喘息片刻,又继续写道:
“臣有三事相谏。”
“其一,统领江东,当未雨绸缪,不可贪图安逸。”
“其二,边境百姓尚未归附,需遣良将镇守.”
他的笔在这里顿了顿,眼前浮现出那个勤奋好学的年轻将领。
“吕蒙忠勇可任.”又是一阵咳嗽,这次连笔都握不住了。
“最后.”
他艰难地口述,让侍从代笔。
“中原争霸战未休,不论齐魏谁胜,我东吴都当坐观时变,不可轻易下场。”
“万望吴侯珍之,慎之。”
话未说完,手中的竹简已经滑落在地。
九月初一,一代儒将周瑜与世长辞。
消息传到京口时,孙权正在批阅奏章。
当传令兵哽咽着报出噩耗,孙权手中的笔“啪”地掉在案几上,墨汁溅满了衣袖。
“公瑾.”
孙权踉跄起身,眼中瞬间涌出泪水。
“公瑾有王佐之资,然而寿命短促,孤还能依赖什么呢?”
说罢,竟当众痛哭失声。
左右侍从从未见过主公如此失态,也都跟着落泪。
次日清晨,孙权换上素服,亲自为周瑜设灵祭奠。
他在灵位前,想起当年与周瑜一起共事的岁月,点点滴滴。
想起赤壁之战时那个英姿勃发的年轻统帅,不禁再次泪流满面。
“若非公瑾,哪有今日之东吴.”
他亲手为灵位敬上三炷香,香烟袅袅中,仿佛又看见周瑜温润如玉的笑容。
“传令。”
孙权红着眼睛对左右说,“公瑾的丧葬之礼,全部由国家承担。”
他顿了顿,又接着补充道:
“其子女皆赐爵位,府中旧部妥善安置。”
下葬那日,江东文武百官尽数到场。
就在孙权穿着素服,神情哀戚。
长史张昭忽然趋步上前,低声道:
“主公,公瑾虽逝,然天下大势不可不察。”
“今曹操与刘备鏖战于中原,正是我江东坐观成败之时。”
孙权抬眼,眼中哀色未褪,却已多了一分锐利:
“子布之意是”
张昭微微躬身:
“当早定军国大事,不可因丧废政。”
孙权沉默片刻,目光扫过灵堂上周瑜的牌位,缓缓点头:
“召吕蒙来见我。”
吕蒙匆匆赶来,甲胄未卸,额上还带着操练后的汗珠。
毕竟不能因为周瑜一人的丧礼,而废了国家兵事。
以吕蒙为首的大臣,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。
他跪伏于地:
“主公唤末将前来有何吩咐?”
孙权凝视着他:
“公瑾临终前举荐你继任大都督,统领江东兵马。”
吕蒙闻言一震,连忙叩首:
“末将资历尚浅,岂敢担此重任?”
“程普、黄盖等老将军皆在,末将岂能僭越?”
按理说,除周瑜之外,资历最高的就是程普。
程普一直和周瑜是并列的左右都督。
旁人也都以为周瑜死后,程普会接管江东兵权。
但孙权并不想让父亲兄长那一代的老臣接管兵权。
他更想扶持自己的势力。
所以此次大都督的人选,孙权直接将程普、韩当、黄盖等辈给排除在外了。
孙权站起身来,亲手将他扶起:
“公瑾识人,从未有误。”